一、岁寒三友的古诗
岁寒三友表:梅、竹、松
梅花
梅_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子
风_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松树
赠从弟(其二)_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描写寒岁三友的诗句有那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咬顶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
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
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
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梅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题咏 岁寒三友的 诗词有:
岁寒三友---七绝
松
沧桑历尽古根盘,
屹立高涯鸟瞰攀;
弄月筛风迎旭日,
虚怀若谷耐严寒。
竹
风骚绝唱万千年,
傲雪凌霜意飒然;
淡雅幽清盈绿筠,
高风亮节驾先贤。
梅
冰肌玉骨步春来,
衔雪含霜倚竹开;
倩影疏斜妍逸瘦,
清溪细雨暗香陪。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清江引·咏梅--贯云石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昌谷北园新笋》-李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黒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四、关于岁寒三友的诗有哪些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松、竹、梅具有不畏严寒的共同习性,又有着坚贞、不屈、清高等共性特征,三者共植一盆,“志同道合”,故被喻为“岁寒三友”。松之挺劲、竹之潇洒、梅之秀逸,显示了天籁之美、气韵之美。松、竹叶色苍翠,梅花喷红吐绿,艳丽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更有意义的是,观赏者只要稍加体味,便能领悟到“雪压风摧等闲看,清幽淡远品自高”的寓意。
回答者: 紫Z晶J飞F燕Y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14 09:59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
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
lx13 5905
gpcnytz 5240
wujiahuimen 4485
qsmm 3865
碧海蓝天365 2470
更多>>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08 Baidu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