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诗美文集网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什么代daoshenmozhijiandeshidafu

98 2025-04-21 02:24

一、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什么代daoshenmozhijiandeshidafu

《世说新语》是记载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言语行为的一部笔记体小说。

鲁迅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自汉朝而后得以独尊的儒家传统思想基石渐渐动摇,人们开始寻觅另外的精神依凭。谈一些玄而又玄的道理,服药饮酒,笃信佛道,任性率真,成为当时社会精英们追逐的时尚,而构成一个五彩纷呈的时代。

《世说新语》一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后世人们所心仪的任性自然,不拘小节,追求智慧的“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一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魏晋风度”,对漫长无奈、风雨飘摇的人生里程,不失为一种甜蜜的安慰。

二、财富悬赏100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三、求世说新语各章标题的翻译

德行第一 (道德,品行)

言语第二 (思维敏捷,长于辞令)

政事第三 (布政治事)

文学第四 (文章博学,尤重清谈)

方正第五 (为人方正)

雅量第六 (度量宽宏)

识鉴第七 (审查人事,鉴别是非)

赏誉第八 (品评人物,加以揄扬)

品藻第九 (品评人物,定其高下)

规箴第十 (规劝,告诫)

捷悟第十一 (聪明机智,领悟迅速)

风惠第十二 (幼时聪慧)

豪爽第十三 (豪放爽朗,不落凡俗)

容止第十四 (容色,动静)

自新第十五 (改过自新)

企羡第十六 (企望仰慕)

伤逝第十七 (感伤死者)

栖逸第十八 (隐逸山林)

贤媛第十九 (贤明妇女)

术解第二十 (方术技艺,解释问题)

巧艺第二十一(工程技艺,精巧高妙)

宠礼第二十二(宠幸礼遇)

任诞第二十三(任意而行,放诞不拘)

简傲第二十四(轻率傲慢)

排调第二十五(嘲笑戏弄)

轻低第二十六(轻蔑、诋毁)

假谲第二十七(诡诈,欺骗)

黜免第二十八(贬斥、罢免)

俭啬第二十九(节俭,吝啬)

汰侈第三十 (骄奢无度)

忿狷第三十一(愤怒、急躁)

谗险第三十二(轻信谗言,毁害贤能)

尤悔第三十三(过错、懊悔)

纰漏第三十四(错失、疏漏)

惑溺第三十五(迷乱陷溺)

仇隙第三十六(仇恨嫌隙)

引自《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张伪之译注本。

原样打上来的,其他人勿随意照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19366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