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楼 曾巩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二、诗歌元沙院(曾巩)翻译和赏析?
元沙院
宋 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译文:升山南下一峰独高,上尽层轩不辞辛劳。
海天交界处常常升起暗淡的云烟,大寒时节的松树和竹子更显得萧肃风骚。
时间长了,道台上烧香的烟缕已经消散,昔日谈经之地已经落满了尘埃。
从这般场景中我也悟出了些许心得,如今我的心就像装满了水的琉璃瓶,可以将细微的事物看得一清二楚。
赏析:诗人攀登上升南山峰,由高处远眺,看见海天交界处浮起暗淡的烟云,“大寒”点明了此时登临的时节为冬季,通过描写烟云的惨淡以及松竹的萧骚,充分说明了冬季的萧瑟之景。进入元沙院,诗人看到的是经台上的烟缕消尽,昔日谈经论道的场所也已经落满了尘埃。可见元沙院已经荒废很久了,但诗人却不为此感到落寞沮丧,反而从中悟出了许多心得,由此可见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打字不易,望采纳~
三、曾巩的《咏柳》中诗人为何要用杨花这一意象?
曾巩《咏柳》赏析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说明】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解释】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