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代王十朋的【点绛唇 素香丁香】“ 吐”字音
tǔ
吐:吐露出的意思
这首词赞丁香花在落木萧萧的季节吐露花蕊,不是与梅花争先,别有幽人隐逸之态。
二、王十朋的(望九华)译文.
王十朋
《望九华》
余过池阳,登郡楼,望九华,仅见一峰。舟出清溪,始见之,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见诸峰也。
九华之胜,不在山中,从江上望之,秀逸清远,夕波落日,邈然于怀。又得太白啸歌,每舟泊林岸,便觉九子依依向人。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喜爱水,指人各有所好。)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颂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1、对作者的了解
他是南宋诗人,浙江温州乐清人,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推荐:韩静怡、张瑞雪、朱怡卿、王妍雯、孙晓茹、徐嘉、徐菲佳七人查找的资料最为详尽。
2、译文
我访问池阳郡,登上城楼,眺望九华山,仅能望见一座山峰。我乘船从(郡正南通远门外的)清溪出去,才望见了九华山,但是九华山仍旧在云遮雾绕之间或隐或现。到了傍晚,船停泊在梅根港时,才清清楚楚地望见了九华诸峰。
九华山的胜状,并不在于九华山中。从江上远望九华山,九华山俊秀飘逸,清丽悠远,夕阳余辉落在江面上(增添了九华山的情致),更让人在心中留下悠远的记忆。又记得李太白有赞美九华山的诗歌,每当船停泊在江岸时,便觉得九座山峰依依不舍地向人而立。
3、诗人观赏九华山的各个角度(定景换点)
过、登、望→仅见一峰
乘船从清溪出去后→始见之,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
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见诸峰也
(模糊到清晰、楼上到水上、远望九华在云雾间隐隐约约到近观诸峰此显彼隐)
视角不同,景色各异,扣住了“望”字做足文章,使没有生命的山水,竟然带着情趣渐渐地凸现出来。
4、诗人心目中“九华之胜”的理解
九华山景色优美,古刹如林,可以说是胜境诱人,但作者有自己独到的感受。
作者认为欲得九华之胜应在傍晚从江上望九华:在“夕波落日”映衬下的有着“秀逸清远”不俗之姿的九华山才会让人“邈然于怀”。最后用拟人表现对九华山的感情,他移情于物,写九华的山峰依依不舍向人而立,就是写自己对九华胜状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体悟到真正的九华之胜——物我相悦,物我两忘。
三、结愁千绪 似忆江南主 的意思
点绛唇•素香丁香(宋•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准备从几方面简单说一下
一、王十朋其人
王十朋,生逢南北宋交替的乱世,少时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二帝被掳、宋室南迁。高宗时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以名节、刚直不阿闻名于世。然而在苟且的南宋朝廷之中,壮志难伸、常怀忧愤
二、词
本词的意境不难理解,无非以丁香喻己,表达自己淡薄名利、忧国忧民的志向。愚以为全词以“愁”为眼,很好的结合了作者的心境和丁香花的艺术形象
三、似忆江南主
南唐中主李璟有《摊破浣溪纱》:“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也是一首全篇弥漫愁绪的作品。或许在做点绛唇时的王十朋很自然的联想到曾经同样龟缩江南、曾经同样吟咏过丁香的李氏(或许还有李氏那个更有名、更以愁著称的儿子 ),政客的思维和文人的思绪跨越时空交汇,亦当会心不远吧
四、王十朋《点绛唇 素香丁香》
您好:《点绛唇 素香丁香》全文如下。 落木萧萧,
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
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
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
结愁千绪,
似忆江南主。
——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浙江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中进士第一,官至龙图阁学士。他学识渊博,诗文自有风格。现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计有诗1700多首,赋7篇,奏议46篇,其他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140多篇。此外还有《春秋》、《论语》讲义8篇等。朱熹将他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
王十朋以《点绛唇》词调分咏丁香、竹、茉莉、兰、梨、海棠、牡丹、荼蘼、莲、水仙、菊、桂、含笑、腊梅、芍药、梅、瑞香、檐葡,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各具特色,共十八首。并且各冠以“香”字雅称,如“素香”丁香、“细香”竹、“梵香”茉莉、“国香”兰等等,被称为“十八香”。《点绛唇·素香丁香》即为其中之一。
其词大意为:落叶萧萧,凄凉时节。丁香叶下,花儿吐露芬芳。那香气素淡,那枝叶柔蔓。她的志趣高雅,堪与高士相投。她无意与你争宠,梅花勿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绪万端,好像是想起了满怀愁情的江南旧主。
这阙词结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阙先用“落木萧萧”烘托悲凉气氛,接着以“琉璃叶下琼葩吐”,令人眼睛一亮。然后语锋一转,“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表明高雅淡泊的志趣。下半阙则进一步阐述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最后吐露心声:我不是“争先”,也“无意争先”,面对绵绵春雨,我“结愁千绪”,想起了当年的江南国主。从而抒发了作者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彷徨无主、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全词多处用典,内涵深远。“落木萧萧”出自唐杜甫七律《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脱胎于杜甫五古《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与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含春雨,结愁千绪,忆似江南主”疑即指“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作者南唐中主李璟或善写愁词的婉约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