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各种颜色代表什么?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红色代表着正面的人物形象,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黑色脸既代表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蓝色脸代表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紫色脸代表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其它还有黄色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中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京剧脸谱代表意义如下:
1、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关羽(红整脸)
2、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3、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曹操(白整脸)
4、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5、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其他:面色不好,丑陋。张郃(紫三块瓦脸)
6、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大鹏(金色象形脸)
7、绿色脸 勇猛,莽撞。其他:绿林好汉。其它还有黄色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古诗歌类型分类
关于诗的各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一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象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②。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①也有七言长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②郭编杜甫诗集把多数绝句都归入近体诗。元稹所编的《白氐长庆集》索性就把这种绝句归入律诗。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