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诗美文集网

骂一个人的藏头诗

191 2025-05-15 23:08

一、骂一个人的藏头诗

骂声一片众人言

一片谴责心有怨

个人怒骂怨意展

人间不平事多绵

二、求骂人藏头诗句,要有屠宰猴头

屠夫无刀心有刀,

宰羊仅用一句话。

猴看宵小百姿态,

头摇脑晃伪善人。

三、藏头诗~~~~骂人的

呵呵,生气了??猪禽走狗兽,炎炎烈火烹。龙肉不知味,好人多无忧。贱人今自取,骂你心不愁

四、关于植物的现代诗歌有哪些?

1、《桃花》每当我推开窗四处张望,你都会张开嘴巴大声歌唱,只见你拿起你的粉色喇叭,吹出一首动听的歌曲,好像在开心地诉说着什么,我想了好一会儿,哦,原来你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到来。

2、《油菜花》从南到北,一片黄从西到东,一片黄随着春风的吹动像金色的大海洋海浪一浪还比一浪高像徜徉在妈妈的怀抱。

3、《树叶》二月叁月树叶青青绿绿五月六月树叶密密浓浓哗啦哗啦掉下变成光头那又是什麽时候?

4、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上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落叶飘落,我随手拾起一片落叶。

5、做植物远比做人简单,能感受阳光雨露,整天只需要琢磨怎么长高长大,谁也不虚伪世故,如果让我选择,首选水稻,接受农民的关爱,从播种到施肥,从除虫到收割,生命的过程简简单单,始终与牵挂或崇敬为伍,还可以做开花结果的树,以来自灵魂的真诚,接受期待和祝福,即便是一棵草,与无数的草们,一起从鲜绿到枯黄,不必走尘世上,曲里拐弯的小路,绕不可预测的陷阱,你看,做一棵植物多自由,比现在的人更随意更轻松更幸福。

6、难过的时候瞥一眼窗台上你留下那盆植物,常常会觉得它像我一样没了爱情孤单无助,原本是一对能够朝夕相对好好相处,你一句不配弄,天涯相隔红尘凄楚,说什么都留你不住,甚至哀求你都不顾,我常在深夜里哭,肝肠寸断想你的苦,疲惫的时候望一眼窗台上你留下那盆植物,翠绿的叶子散发出清新的香味还挂着晨露,小心翼翼就像我深情看你精心呵护,你一句不合适我可怜巴巴泪泉干枯,泪干了都留你不住,甚至哀求你都不顾,我常在深夜里哭,午夜梦回你给的苦。

7、风,从来就没有时间和纪律观念,不知名的植物,扮演风的另一面,随时随地就从人的意识之外冒出来,昏天黑地中,今天的'它站在马路当间,像蒙冤的哑女,披头散发,捶胸顿足,又似醉酒的汉子扶着影子摇摇摆摆,听任自然肆无忌惮的蹂躏和柔情造化,大自然的恩宠我们认识和理解几多?有谁不知自己的姓名和来龙去脉,奇妙的世界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东西,却是那样真实而生生不息地存在着……不知名的植物,今天的它无声地抗议,声嘶力竭的呼喊怎么发自我的喉咙,伴着疼痛,迷惘,心底磨钝的声音,守望千百年的清澈见底流淌出砂浆……不为谁听到,不为有人听到,让回音,尽情尽致地喊出一棵小草的肺腑之言,喊出历经沧海桑田渗透枝叶的一份爱!喊出走过万水千山找到自己的一份情!我铭记它婆娑的身影和刚毅的面容——千枝复万枝的紫花锥子印记乳黄的花蕊。

五、李白最能骂人的一首诗是哪首?

嘲鲁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最能骂人的诗是《嘲鲁儒》。

李白于唐中宗元年(701年)生于四川广汉(今彰明)青莲乡,此地原名清廉乡,后因李白号“青莲居士”而改名为“青莲乡”。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称李白是“太白星精”,范传正后来为李白撰写碑文时,亦用这一说法:“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

李白的优秀不仅仅在于诗作,还在于其性格,他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和交友,因此生活还算幸福。当然,人都是有喜怒哀乐的,李白也不例外,他生气的时候,往往也会对人开口大骂。不过,文人骂人与普通的人不同,往往会显得比较高雅。众所周知,鲁地山东是至圣先师,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汉代以后,山东的儒学就分为两派,一为齐学,一为鲁学。鲁学好古重章句,而齐学趋时重世用。通俗点讲,就是鲁学一派顽固迂腐,只知埋头读书,而齐学则较为灵活,懂得与时俱进。

当年李白漫游天下,就曾到过孔子的故里。因他恃才狂傲,又漫谈经世之道,当地的鲁学一派的儒生就很瞧不上他,甚至嘲笑于他。而李白也看不上这些酸腐的儒生,当即回敬一首诗,《嘲鲁儒》这首诗后来也成了“雅骂”的经典。

此诗名为《嘲鲁儒》,全文如下: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诗歌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几部儒家圣贤之书的章句背得滚瓜烂熟,学问可算是很大了。但是,假如向他们请教一下经国济世的方略,就如坠烟雾,茫然不知所对。这里将鲁儒的精通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揭示了他们的无能本质。

然而,标志着儒生身份的仪容却是丝毫马虎不得的。诗人接着以漫画笔法,活灵活现地描摹了鲁儒们迂腐可笑的举止:他们脚下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头上戴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风度地上了大路,宽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还未迈动,先扬起了一片尘土。鲁儒们故做庄严的神态与其实际上给人的滑稽感构成的对比,产生出一种喜剧效果;同时,鲁儒们外表的矜持与其内里的无能构成的对比,又更加突现了他们的迂阔。

诗末六句,是诗人对鲁儒的评论,并且将自己摆进去与鲁儒加以对比,在这种对比中表达自己的积极用世思想。诗中采用了以古喻今的写法:当年秦始皇曾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没收天下的《诗》《书》等儒家之书,谁敢违抗,就施以黥刑,并被罚去筑城。当时,那些褒衣博带的儒生确是吃了苦头。

李白对鲁儒们说:正像秦代那些儒生们的可悲遭遇一样,你们这些人断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虽然也崇奉儒学,但却要效法叔孙通,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绝不与你们为伍。你们既然对时务一窍不通,那么,就请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结尾二句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令人如见鲁儒们的窘态,和李白飞扬的神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宏伟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而这一句也成了千古雅骂的经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19951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