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诗美文集网

求唐代的怀古诗10首

102 2025-06-08 10:23

一、求唐代的怀古诗10首

(一)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二)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三)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四)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五)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六)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七)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八)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十)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二、汉字趣味的古诗有哪些?

1、《竹枝词》

作者:唐代刘禹锡

诗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释义: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2、《子夜秋歌》

作者:唐代李白

诗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释义: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3、《杨柳枝》

作者:唐代温庭筠

诗文: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释义: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 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

4、《无题》

作者:唐代李商隐

诗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释义: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5、《无题》

作者:元代徐再思

诗文: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竹枝词》作者:唐代刘禹锡诗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无题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关于“寒山寺”的古诗有哪些?

1、《枫桥夜泊》--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怀吴中冯秀才--唐代 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译文:长洲苑外,草木萧萧。回首旅途,山水辽远,岁月遥遥。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令人难以忘却。眼前枫桥,暮烟笼罩,秋雨凄凄。

3、枫桥夜泊--元代 孙华孙

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

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译文:画船晚上停泊,宿在寒山寺,不相信江枫会有客人因为住宿而发愁,十六岁的孩子都不怕风吹,而享受满天的明月,明天将去凉州。

扩展资料:

吸引历代诗人到寒山寺的原因:

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其中当推晚清俞樾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

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2吨。大雄宝殿内两侧壁内镶嵌的是36首寒山的诗碑,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殿内的两个石刻和尚就是寒山与拾得。

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原居住于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山寺

你一定读过杜牧的这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名鼎鼎的寒山寺大概就是那硕果仅存的几座寺庙之一。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502-519年)。没错,梁武帝就是那个最早笃信佛教、兴建寺庙、最后被人活活饿死的文人皇帝。不过杜牧还是算少了,在梁武帝时期的南朝境内,寺庙远远不止四百八十座,而是多达2846座。寺院最初名叫妙利普明塔院。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分散时期。在此前百姓已经经历了近300年的动荡。生活的不安与艰难让更多人转而关注心灵的平静,以求获得慰藉。同时皇权的推崇,让寺庙成为一个不用纳税不用服兵役的独立经济体,时人有云“寸绢不输官府,升米不进公仓。”说的就是这一盛况。当时的百姓为了逃避徭役和赋税,也纷纷选择出家为僧寄居在寺庙之下。

到了唐贞观年间,诗僧寒山到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寒山寺也因他而得名。在此后的唐玄宗年间,著名禅师希迁在此创建佛塔和寺院,提名“寒山寺”。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历史上描写寒山寺的古诗众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江枫渔火

唐朝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整个大唐王朝都陷入了恐慌。玄宗仓皇逃离长安城。当时,江南的政局相对安定得多,许多文人和百姓都纷纷前往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避难,这其中就包括张继。

一个深秋的夜晚,张继乘船来到了苏州城外的枫桥。面对江南水乡幽美又凄凉的夜色,张继便想到自己虽然远离了战乱的北方,但仍是心怀旅愁的异乡人。怀着这样的愁绪,他提笔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传诵至今的七言绝句。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精确而细腻地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国的担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惆怅,是描写愁绪的代表佳作。

寂寞烟雨,“愁”名远扬

一首《枫桥夜泊》让张继之名传世,也让寒山寺“愁”名远播。纵观历史上与寒山寺有关的诗句,大多都带有浓浓的愁绪。

作为地道的苏州人,文徵明(明代)曾目睹寒山寺多次在战火中被毁。他流连枫桥时常常想起张继枫桥夜泊时的落寞,再看着眼前多灾多难的古刹,不由得悲从心起,为之痛心,有感而发创作了《题<姑苏十景册·枫桥>》一诗。

明代的吴中四杰之一高启也曾在寒山寺感怀,他创作的《赋得寒山寺送别》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分别之痛。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寒江”“枫桥”,还是“萧萧众叶”,到处都流露出孤寂的意境,难舍难分之情跃然纸上。

清代梅叶道人陆鼎也曾写过关于寒山寺的诗句:“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清冷的夜晚,作客他乡的旅人默默无语,只有悠荡的钟声独自长鸣,而听着这钟声的人又各自在想着什么呢?孤寂萧索的“愁”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古诗原文

《题<姑苏十景册·枫桥>》

[明]文徵明

金阊西来带寒渚,策策丹枫堕烟雨。

渔火青荧泊棹时,客星寂寞闻钟处。

水明人静江城孤,依然落月啼霜乌。

荒凉古寺烟迷芜,张继诗篇今有无。

《赋得寒山寺送别 》

[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寒山寺》

[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1,《枫桥夜泊》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 《宿寒山寺即事》明代 张元凯

江连云树路回斜,钟起寒山乱暮鸦。 

译文:江水连着白云树木道路回转,寒山寺的钟声想起来扰乱了晚上的乌鸦。

3,《赋得寒山寺送别》明代 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译文:站在枫桥上向西眺望着若隐若现的山峰,寺庙对着寒山独自关着门。

4,《寒山寺坏庄产尽为势家所夺余游天台甚为贤惜》宋代 薛师石

寒山寺废佛灯寒,有客来游欲住难。 

译文:寒山寺废弃的佛寺灯影微弱,有游客来这里却无法住在这里。

5,《寒山寺》明代 文嘉

春寻古寺幽,相与话前脩。 

译文:春天的时候寻到这幽静的古寺,想要一起分享这美好的景色。

1.《枫桥夜泊》

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枫桥夜泊》

元代 孙华孙

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

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3.《送僧归山》

唐代 刘言史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 

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4.《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

唐代 方干

举目时时似故园,乡心自动向谁言。白云晓湿寒山寺, 

红叶夜飞明月村。震泽风帆归橘岸,钱塘水府抵城根。 

羡师了达无牵束,竹径生苔掩竹门。

5.《寄恒璨》

唐代 韦应物

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独寻秋草径,夜宿寒山寺。 

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伽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20482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