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6分)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
小题1: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竹笋积蓄着力量,突破严厉的压制,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用拟人的手法,以一个“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描绘1分,内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华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寂寞情怀和由此引起的乡思及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和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寂寞”、“乡思”、“乐观”各1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
小题1:(1)解释“惊”的意思并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句话的意思;运用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达到的艺术效果。
小题2:。“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寂寞,流放山城引起乡思之情,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最后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
⑴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郁郁不得志。夷陵地处偏远,初春时还景色荒凉,了无生趣,诗人倍感寂寞无聊,景中含情。(被贬的郁闷与山居的寂寥之情)
⑵颔联以“雪中之橘”自喻,写残雪能让万物凋零,却压不倒傲霜雪的绿橘,突出了绿橘不惧雪压的顽强精神。“冻雷惊笋欲抽芽”用拟人的手法,一“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体现了诗人遭贬而不屈,寄托了诗人东山再起的欲望和心愿。(身处逆境的洁身不屈与东山再起的盎然奋进之情)
⑶颈联借夜晚听到归雁的叫声,写出诗人远谪他乡后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抱病无为而时光流逝之叹。(思乡之情与时光荏苒之叹)
⑷尾联“野芳虽晚不须嗟”以自己早年客居洛阳时的春风得意反衬(或暗喻、双关)现在,表面是劝慰“曾是洛阳花下客”的我不必为野花迟开而嗟叹,表现身处逆境时的自我安慰与对前途充满了乐观的信念。(身处逆境的自慰与对前途的乐观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三、古诗鉴赏:戏答元珍 欧阳修,谢谢
《戏答元珍》是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 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
不然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
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
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
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
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四、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前两联描写了虽然已是二月,但偏远山城依然春风难到,百花未开。残雪之下,那枝上的橘果经过一冬的风霜雨雪,红得更加鲜艳,那似乎带着冰冻之声的第一响春雷,将地下冬眠的竹笋惊醒,它们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讯息,振奋精神,准备破土抽芽了(或:残雪压着枝条,树桠上尚留着经过冬天的橘子,冷雷惊起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出嫩芽来)。于料峭春寒中见出 盎然春意,颇富生机。
(2)第三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听到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无尽的“乡思”;病中度过这新年,不免感叹时光流逝,景物变迁,抒发了诗人远谪山乡,寂寞苦闷之情。第四联由上联的寂寞愁闷一转为坦然豁达 ,充满了向上的希望。
五、《戏答元珍》感情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戏答元珍》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而真切诚挚,感人至深。
《戏答元珍》诗之妙,就妙在它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的,所以在另一首《戏赠丁判官》七绝中说“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在封建朝政中,君臣更多的是一种人身依附、政治依附的关系,臣民要做到真正的人生自主与自择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也只能以“戏赠”“戏答”的方式表达一下他的怨刺而已,他所秉承的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
六、欧阳修戏答元珍赏析 春风疑不到天涯 有什么寓意
戏答元珍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赏析
赏析
【赏析】
1. 此诗是作者被贬谪为夷陵县令时,写给朋友丁宝臣(字元珍)的一首酬答诗。尽管题目冠以“戏”字,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抑郁、寂寞,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更有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此诗的首联写山城早春的荒寒与冷落,颔联写冬去春来之际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颈联抒发身在山城的孤寂和乡思,尾联是诗人自作宽解。
2. 此诗的艺术特点:
(1)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象征和寓意,是此诗的显著特色。首联明写春风不至,实际暗寓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的忧郁之情;颔联中的黄橘与笋芽不惧雪压、雷鸣的顽强精神,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也暗示出正义的力量不但无法被摧垮,而且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尾联也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对前途充满了乐观的信念。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情感跌宕起落,章法谨严有序,是此诗的另一特点。首联在写景中流露出失落之意,情绪低沉;颔联的盎然生机则使人振奋,转生欢愉之情;颈联抒写乡思,情绪又陡然下落;收尾则包含宽慰、自信等情怀,感情又由低回走向高昂。这样使诗情抑扬交错,充分显现出诗人的复杂情绪。此诗的章法也相当严谨,一三联和二四联错落相接、交互呼应,使全诗显得开阖动荡,沉著顿挫,精妙之极。
(3)工于发端。首联一问一答,起得自然超妙。初看首句,似乎太过突兀,令人莫明其妙,及读下句,方觉问得有理,实在该问。因而欧阳修自己对此联也颇为自负。同时此联既破“早春”之题,点出地点、时令和料峭春寒气象,又为后面写景抒怀留出充分的余地,实为独具匠心之笔。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