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原文
1、《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2、《马嵬(其二)》
唐代: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扩展资料
1、《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
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2、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四纪,即四十八年,表明了唐玄宗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极具讽刺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锦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嵬其二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海外徒望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等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是夜雨寄北和无题吗?分别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另一首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高一必背古诗都有哪些
高一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中,《锦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诗中提到“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
《登高》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述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此外,诗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也体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成为后世流传的佳句,表达了即使相隔万里,真挚的友情依然能够跨越距离。诗人还提到“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鼓励朋友在分别时不要过于伤感。
《观沧海》是三国时期曹操所写,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通过对大海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万物的广阔视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战乱后的景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最后两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高一上学期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一上学期语文必背古诗词包括以下几首:
《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繁华景象,展示了宋代都市的繁荣与富庶。
《雨霖铃》:表达了柳永对离别的哀愁,细腻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
《念奴娇》:展现了苏轼豪迈的气概,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定风波》:描绘了苏轼在风雨中的坦然自若,抒发了对人生风雨的豁达态度。
《水龙吟》:体现了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通过雄浑的笔触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永遇乐》:同样体现了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学习它们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