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4分)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
小题1:“夜”(“秋”) ; “频剪”(2分)
小题1:表达了女诗人月夜独处时的寂寞愁苦。(2分)
略
二、秋夜翻译!要翻译现代文不要赏析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
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
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四、秋夜 从全文看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拥文中原句回答
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
五、秋夜 阅读答案 第五段表现出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
1.散文诗《秋夜》中,象征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两种事物是()
A.小的粉红花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夜游的恶鸟E.小青虫
2.《秋夜》中,寄予着作者情操的两个事物是()
A.小的粉红花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高的天空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
3.这首散文诗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秋夜》中“枣树”形象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D
2.AB
3.《秋夜》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作品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这些形象不是干巴巴的自然景物的堆积,而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改造,以能够唤起读者想象和联想的、具体可感的象征体形式体现出来。
《秋夜》巧妙地将哲理隐藏在充满诗意的抒发中。鲁迅笔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恶鸟、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无不闪烁着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们的憎恶,或唤起人们的同情,或启迪人们去思考。作者对这些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的抒情,创造了一种隐含哲理思索的诗的意境。《秋夜》在语言运用上也比较适应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需要。为了使语言更加符合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鲁迅特意选择了许多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语言,能够构成画面,能够产生音响。读后掩卷,那shan着冷眼、洒满繁霜的夜空;那窘得发白的圆满的月亮;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那冻得红惨惨的瑟缩着作梦的小粉红花;那撞在玻璃灯罩上丁咚作响的小青虫……都还在眼前活动着,仿佛触手可得。
4.作品对枣树的赞美,是全篇的核心。枣树饱经沧桑,它虽然也受着夜空的摧残,但他毫不动摇,他不是靠幻想来支撑自己,而是执着于现实的战斗,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但它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只是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shan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而且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shan着许多盅惑的眼睛。这是一个清醒的战斗者的形象!作者在赞美枣树韧战精神的同时,在字里行间也流露了某些苦闷的心境,枣树是孤独的,而且带着皮伤,虽然不顾一切地在与夜空搏斗,但对于前途也看得不甚明白,这正符合1924年前后作者的思想状况。枣树的形象,既是作者对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