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经典的元宵诗词(与元宵节有关的古诗赏析)
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又称上元节或元夕。这天晚上,人们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热闹场面不输春节。
这么热闹的场面,必然少不了诗词来歌颂记载。在古代描写元宵的诗词中,辛弃疾的《青玉案源谨尺.元夕》可以说是巅峰之作了,既有热闹的场面描写,又有自己内心甘守寂寞的孤独。最经典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这首词的成就。
然而,一百多年前的元夕夜,欧阳修也写下了一首元宵词,情真意切,韵味无穷。这首词名为《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晌如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这天,街上花灯如昼,平时都在闺房中很少出门的姑娘也会打扮的花枝招展出来赏灯,所以这一天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欧阳修的这首词就和相思有关,整首词不重在写节日的氛围,而着重写内心的情感。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那次约会,两情相悦。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佳人的伤感。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然而所见相同,却已是物是人非“不见去年人”了,佳人不再来,空留诗人一个人留下相思的眼泪,沾湿春衫。
情未了,人不在。读到这首词,总是会想起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两首诗简直如出一辙,都写物是人非的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曾经越缠绵,如今越怅惘,曾经越幸福,如今越凄凉。
这一天,月亮最圆,人却不能团圆,花好月圆人长久这份简单的期待却总是不能如愿。古人雹高如此,今人亦然。世事难料,情难如愿。世间多少有情人,满眼尽是无奈人。
愿你们少些相思,多些相守。
二、元宵节的诗句 古诗词是哪些
你可能感兴趣: 元宵节有哪些活动 庆祝活动
元宵节的诗句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6、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7、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你可能感兴趣: 元宵节的起源 传承意义
9、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1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1、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3、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4、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15、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6、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你可能感兴趣: 2020年元宵节放假吗 元宵节来历
17、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8、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19、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0、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21、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22、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3、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24、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三、元宵节约会的诗词
元宵节约会的诗词: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4,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元宵节习俗
1、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2、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3、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4、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