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辛夷坞古诗带拼音
辛夷坞古诗拼音版:
mù mò fú róng huā,shān zhōng fāhóng 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jiàn hù jì wú rén,fēn fēn kāi qiěluò。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作者简历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二、王维《辛夷坞》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1. 译文: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
2. 译文: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3. 原文:《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4. 原文: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 拓展资料:赏析:辛夷裤毁搭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6. 拓展资料: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7. 拓展资料: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余裤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8. 拓展资料:“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9. 拓展资料: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开。“发”,是“开放”的意思。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胡拿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10. 拓展资料: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三、辛夷坞古诗赏析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注释
辛夷坞: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源伏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游裂握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树梢,枝头。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2、试概括这首诗的动、静关系。
参考答案:
1.寂。此诗前两句写芙蓉花在神庆寂静中开放,素来给人以“闹”的感觉红色,在这里正好陪衬出此竟的幽静。后两联写芙蓉花在寂静无人的山涧悄然散落,道出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孤独清幽的环境。
2.两联都是出句“静”,对句“动中寓静,以动衬静”。
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出鲜红的颜色。
山沟的出口寂静无人,它纷纷开后又片片洒落。
创作背景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赏析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开得那样猩红艳丽。而且,它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的高标傲世。诗人化用了《楚辞》句意,选取美的喻象并敷彩设色,表现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机。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诗人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