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诗美文集网

关于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平仄

179 2025-07-07 23:39

一、关于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平仄

平仄包括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二、古诗词格律中的平仄声韵

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三、古诗词中平仄的问题,是怎么样的规律?写的时侯如何对上韵

简单来说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古诗词中通常讲究第一句尾为仄音,第二句为平音。要平仄相对,仄起平收。但根据格式不同,对有多少仄音、有多少平音并没有硬性要求。

四、古诗词中的平仄关系。

lz你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高中的文科生。这个问题我来替你解答。

古诗中词中讲究平仄押韵。尤其是在对偶这一手法上更是讲究平仄押韵。除了词性相对。词音押韵意外另一大重要的条件就是平仄押韵。

“平仄”指的一般是句尾的两字押韵。“平”代表的是第二声,“仄”代表的是第四声,一般来说在古体诗中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上句和下句都是第二声和第四声。(当然上句第二声下句第一声的情况也很普遍,这里不作细谈。)一般来说上句第四声下句第二声的情况会比较常见。也就是“仄平”的押韵。

举个例子吧。

杜甫在《登高》的颈联中写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们就以这句为例,来简单的说一下平仄押韵的关系。

我们看上句的尾字“客”是“仄”调,下句的尾字“台”是“平”调。这就是典型的仄平押韵。

两字码字不易。望采纳!

五、关于诗词的平仄?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

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二、三、四声)。

实际上两套系统的差别也不是很大,虽然记忆并不是问题,适度的了解也是好事,但是目的在于写诗创作而非研究字音,依据现在的字音其实就可以了。

附诗三首:

千古英雄万世怀

鸿鹄志在九霄外

枕戈卧薪砺吾性

勉为信何将相才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出门》

(王国维)

出门惘惘知奚适,白日昭昭未易昏.

但解购书那计读,且消今日敢论旬。

百年顿尽追怀里,一夜难为怨别人。

我欲乘龙问羲叔,两般谁幻又谁真。

六、古诗词里面的平仄韵律怎么分?

简单说,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汉语也是四声,平、上、去、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也就是说,古诗词用的仄声比普通话多了一个“入”声。普通话将原来的入声分别变成了其它各个声部。那么,要分清古诗词的平仄,需要将“入声”倒回去。

然而,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变化并没有明确的规则,离开了旧韵书如《平水韵》,很难把握。

但方法还是有的:

1、如果你会中原及其以南地区的方言,分辨就非常容易。先找出方言中“入”字本身的读法(声调),其它凡是这个声调的都是入声(仄声)。以武汉话为例,“入”的声调有点像普通话的“鱼”,那么,一、六、七、白、药、觉、直等等,都是这种声调,也就都是入声。再如京剧的道白的“出将入相”,你会发现其中的“出入”是相同的声调。京剧的生、旦,始终保持了入声的存在。

2、如果你只会普通话,旧韵书是最好的帮手。当你搞不清某个字平仄时,如“发”,查一下,会发现它是入声,也就是仄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21058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