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诗美文集网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居庸关徐兰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

149 2025-07-25 20:25

一、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居庸关徐兰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

小题1:(4分)此句运用了对比、借代的手法(2分),用桃花代指温馨美丽的家园(和煦的春光),用雪代指荒凉苦寒的边塞,(1分)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家园的眷恋之情(1分)。小题2:(2分)①急于奔赴边地疆,建功立业;②即将出关对家园依依不舍。(每点1分)小题3:4分)①喜欢本诗(1分)。诗中的主人公既有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1分)又有家园之思的柔情,(1分)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人物形象立体丰满)(1分)。②喜欢沈诗(1分)。写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2分),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1分)。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 “奇绝”的“眼前语”的获得,归根结底是由于诗人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故能子唐人边塞诗之外开拓出新的境界。而从意象与用词而言,或许还受到过唐人权德舆的“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与马戴的“马头冲雪过临洮”(《出塞词》)的启发。从诗句本身说,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都相当成功。小题2:试题分析:分析诗中“士卒”的心态,就是要紧紧抓住诗句中的“士卒何心肯逗留”及其上句,也就是要弄清士卒不肯逗留的原因。前句是“将军此去必封侯”,可知士卒急于奔赴边地疆,建功立业,又有即将出关对家园依依不舍。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应是开放性的题目,喜欢哪一种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能够自圆其说。从诗句本身说,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都相当成功。

二、谁会解释《出居庸关》

这是清朝诗人朱彝尊的诗,描写了征人出关,行至边塞时,留恋不舍的情形.

居庸关是中原和关外的界关.榆林是关内的地名.

诗意为,行至居庸关时还能听到杜鹃的啼叫,黄昏时分在溪水旁饮马.通过关隘之后,在那千山之外,却已是雨雪纷飞了.回望关内,西边和榆林也只隔了几座山峰而已.

表达了出关将士回首凝望,不舍家园的感情.

三、鉴赏《出关》(徐兰)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四、出关徐兰阅读答案诗前两句是怎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居庸关的宏伟气势的

参考答案:

1.(3分)A(A侵害/冒着 B有的人 C寻找 D祸害、灾祸)

2.(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每处1分)

3.(5分)(1)(2分)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关键词“谓”“剧”)

(2)(3分)再说(况且),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关键词“患”“彰”,宾语前置句“志之不立”)

4.(3分)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表意明确2分,语句通顺1分,能表明改过自新的意思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21317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