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韵、韵脚、格律这些能给我介绍一下不??谢了
诗和词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部分,诗词中的韵、韵脚、格律都属于音韵学研究的范畴。
韵脚就是诗歌的一句中最末尾一个押上韵的字,这些字往往都有同样的韵母。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绝句,韵脚就是光、霜、乡,他们的韵母都是ang。这是汉语拼音的押韵,而我国传统有十三辙现在还广泛地在戏曲曲艺界使用。十三辙就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三千、人辰、江阳、中东这13种辙口。
而格律相对更复杂一些。
首先说诗
一般把古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种(在这里没有考虑四言诗及骚体诗等)。一般把唐代作为节点,因自唐朝始出现了讲求格律的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随之也就将汉魏时期的乐府诗和五言诗等不讲求格律的古诗称作“古体诗”。(注:近体诗出现后仍然有古体诗的创作,如《将进酒》、《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些诗都属于不讲求格律的古体诗一类。)
近体诗的格律无非三点:一曰对仗、二曰平仄、三曰押韵。
①对仗:对仗是一种整饬美,只要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即可;
②平仄:近体诗平仄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另一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注:也有的字可平可仄,在这里不细说)这是近体诗的第一句的格律,第二句与第一句的平仄相对,第三句又同第一句的平仄,第四句、第五句……绝句一共四句,是截取律诗中的两联;律诗一共八句,分为首、颔、颈、尾四联。
③押韵:古代押韵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有些字虽然字音相同却不是一个韵,所以有许多专门的韵书,随着时代发展,音韵也在变化,所以很多古代押韵的字今天已经不押韵了。
关于近体诗的格律可以参看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一书。
再说词,词就比诗麻烦一些。
词这种诗歌体裁比古诗更有韵味性,读来更有意境,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句式与平仄。词的平仄远不止两种,基本上每一首词牌都有各自的平仄,这些就构成了词谱。这有限的篇幅里无法一一去罗列,只能暂说明概念待你再去查阅。如有机会可参考阅读吴梅《词学通论》、宛敏灏《词学概论》等书。
本人所学所知有限,望以上赘述种种能有助于你
中国诗词的格式与平仄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三言两语讲不请的啊!
1) 宋词的格律
宋词的种类要比唐诗的种类复杂得多,在此,必须先搞清一些与宋词的种类相关的概念。
a. 词调和词牌
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时的某种宫调,就好比今天的歌谱都有一个音调一样,或者A调,或者C调等等。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
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这些词牌的来源本应根据乐调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舍弃原曲名而以填写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而袭用的,如《谢秋娘》。有的是以这个词调创制的相关人物命名的,如《何满子》是因歌者而得名的;《虞美人》因项羽诀别虞姬故事而得名;《雨霖铃》因唐明皇夜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命乐工创制而得名。但必须指出后人写的词内容已大多数与词牌没什么关系。
b. 小令、中调、长调
根据字数的多少,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但一调数体的情况又很难说明这种以字数多少进行上述三分是唯一标准,因此有人也提出这种三分法可能与乐曲相关。
c. 单调、双调
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双调的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2) 宋词的平仄
宋词的平仄安排与句子字数多少有关。宋词的句子最短的只有一个字,最长的有十一个字。
(3) 宋词的押韵
词的压韵与诗的押韵方式有几点不同之处:
第一, 唐诗的韵脚一般都在句末,但是词的韵脚有可能却在句中。因为词的格律需要,一句话可能被分成数句,韵脚就有可能出现在意思上并未成句的地方
第二, 词有的与近体诗一样,限定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而且平仄有限定,有的却平仄两可。
第三, 词的押韵间隔,很难以奇偶来论定,只能讲一般短调较密,长调较疏,密的甚至句句入韵。唐、五代有的词调较密,宋以后新创的较疏些。宋代的语音与诗韵已有很大不同,因此宋代的词人往往将诗韵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加以变通。词韵比诗韵宽了很多,只要主要元音相近就可以押韵,从整个音系来看与近代的北方音系更加接近了。
(4) 宋词的对仗
宋词的对仗要求也比唐代近体诗宽的多。首先,近体诗对仗要求平仄相对,但宋词对仗平仄不限。其次,近体诗对仗要求避免相同的字,但宋词没有这条限制。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下句平对平、仄对仄,且用了“有”这个相同的字。宋词对仗的位置虽然不象近体诗那样固定,但大体上也有个规律,一般都是在相连的并且字数相同的词句用对仗。然而,即使可以用对仗的地方,如果内容和表达不需要用,也可以不用,因此常有同一词牌、同一位置,有的用对仗,有的却不用对仗。总之,宋词的对仗要求远没有唐代的今体诗那么严格。
以上将唐诗宋词的格律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这些格律我们不能仅看作是对写诗填词的要求,应该明白这些格律在诗词的吟诵时音律上带来的变化和美感。可以这样说,这些格律不是为写作为阅读,而是为吟诵而制定的,否则这些格律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要吟诵好唐诗宋词,除了要对其文学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必须知哓其一些简要的格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