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写的关于月的诗句
最经典的应该是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把酒问月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古】 类别:【】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二、在古诗中月亮代表什么
古代诗词中以月亮为中介或意象来抒情的诗词很多,笔者认为月亮的阴柔美和跨时空普照,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复杂无常,诗人感怀的敏感丰富的人性关怀,这三者是引发诗人对月亮的认同,促使诗人选择月亮来抒发诗惰的原因.
人们很容易拿月亮跟太阳比较,太阳日现夜隐,而月亮夜现日隐;太阳光强温高,而月亮光弱温低;太阳热烈恣纵,而月亮温柔内敛,这一强一弱,一刚一柔,形成明显反差,这就自然让人们联想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生活现象,从而以日为用,以月为阴,以日象征强大,威猛、刚健热烈的事物和情调,以月象征弱小、轻盈、含蓄、妮媚的事物和情调.这是月亮本身的阴柔之美对人们的启迪.这种阴柔之美,就是诗人赖以粘合意象、舒展胸臆、表达情感的最恰当、最完美、最可心的载体.中国古代诗人把月亮的阴柔之美真是刻画得淋漓尽致,入骨动心,令人读之不得不情摇神悦,如醉如痴.月亮的校洁柔媚,月亮的清幽沉静,月亮的善解人意,等等,都被中国历代诗人描摩得惟妙惟肖,诩诩如生.
三、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张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