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好多人都不喜欢看,为什么被列为四大名著? 说起《红楼梦》就有必要说说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每个时期都有那个时期特定的表现文学的形式,也就是说这方面更能体现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社会面貌等等。我大体的归纳为:上古三皇五帝是传说,春秋战国唱诗歌,另有楚辞遍江南,秦汉三国赋兴起,隋唐因诗而更胜,宋代有诗又有词,元代小曲唱中华,明清还小说,近代文学白花放。可以看到明清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在明清以前小说基本上是没有出现的,至少没有什么规定来说这就是小说。能在明清时期发展是因为,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人们日益希望推翻封建社会,所以就通过小说这种形式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状态。
《红楼梦》不久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其小说之颠峰状态,他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当代红学研究专家周娼汝教授曾经说过,想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那就一定要读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
说到红楼梦首先就必须了解她的特性--个性这个个性不同与西方文学的那些个性,西方文学一说个性就是说,你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等,它是通过一些外貌特征和描写来展现人物的个性,比如法国文学家莫泊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读过他作品的读者都应该知道,他来展现人物的个性就是通过外貌描写,很典型。他曹雪芹就最近抓住一个方面,精,气,神来描写,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精神面貌上的描写,可能你读完了红楼梦都还不知道那个人穿什么,长得怎样?但你却一定了解这个人物的特点,一看到就知道是那个人出来了,很活生生的在那里。红楼梦的个性还在于它诗化了人物的性格,通过一些诗句来更好的表现人物,而这里面就有很多是作者自己的想法或对那种人的看法。而其他三大名著其实都是以前就已经有了故事的,以评书的方式流传,只是流传到了他们那里由他们整理成文,再进行艺术处理的,所以单看这一方面红楼梦就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和个性。
20世纪中国第一文学大家鲁迅在《中国古代文学简史》第24章中就有一篇专门的,也是唯一的一篇对红楼梦的研究作品。鲁迅在文章中很简单的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伏线,现在叫伏笔和引线等,这点鲁迅就比20世纪初研究红学的几位大家蔡元培,胡适等可是要高明多了,不愧为当代中国文学第一人,是有其独特的见解,佩服。红楼梦不是第一个用伏线的作品,以前的好些散文都用过的,不过曹雪芹将它发挥到了极至。说起来红楼梦都是围绕着贾俯来写的,而贾俯里又是以贻春院来写的,真正进入贻春院的只有三个人,一个就是那个庸医,他被召进去给晴雯看病,不过他虽然进去了,但还算不上真正进去了。另外两个就是刘老太太和贾云,刘老太太第一次进贻春院的时候喝醉了,还踉跄的闯进了贾宝玉的房间,并在他的床上大睡起来,作者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只认为这是作者怎么写只是为了让大家出口气吧!一个乡下来的老太婆也一样能睡在这里。那他们为什么能进来呢?原来是因为他们都找了一个人,贾二太太,(原谅忘了名字)正是有了她的帮助,他们才能进得来贻春院,窥视到那里的富丽堂皇,这也为他们以后第二次,第三次进来埋下了伏笔。这个时候贾二太太对刘老太太,贾宝玉对贾云都是比较典型的大家妇人,子弟对一般人的轻视,看不起,有些娇纵,喜欢别人拍拍马屁。当刘老太太和贾云第三次进入贾俯的时候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周围的一切和人物的语言更显示出贾俯的衰败和他们处境的苍凉。它揭示的就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过程,刘老太太和贾云就是这个过程的见证人,也就是文章的伏线,这也就是这两个人为什么都只在是前几回和后几回才出来的原因,后来人们研究高鄂的后四十回是否与原著的精神的符合的时候,看的主要就是伏线是不是符号原著的伏线。
与其他三大名著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其他三部都有一个豪迈的气势在里面,而红楼梦里面就没有,他们是各人,各阶层的人都只是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生活,所以它揭示的封建社会的本质更彻底些,而人们在他们的管理下就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如像出轨了的贾宝玉和林带玉的爱情也是被封建社会更掐死了。所以最后作者就借用贾俯的衰败来说明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清人赵翼说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也有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作家群。我们通常讲,秦汉是辞赋的黄金时代,唐宋是诗词的豆蔻年华,元代是戏曲的丰收季节,明清便是小说的繁荣岁月。明清小说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而质量就具体体现在名著上。我们经常讲四大名著,就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小说。如再把视野放宽一点,还可以有六大名著,这就是四大名著之外,再加《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再把视野放宽,还可以吸纳更多作品进入名著的行列。而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经得起人们再三咀嚼和回味。
每一部名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都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三国演义》的文化特质,可以用“忠义”二字来概括,“忠”主要体现在刘备集团和汉王朝、刘备和孔明的君臣关系上,“义”则主要体现在刘、关、张和其他异姓兄弟的关系上;“忠”和“义”最后聚焦在关羽身上,随着关羽的不断被神化,《三国演义》的“忠义”观念也不断被增殖。《水浒传》的文化特质主要是“绿林文化”,或者叫“江湖文化”,可以用《水浒传》里的四句话来概括这种文化的政治特征:逼上梁山、替天行道、以贤为能、接受招安,它几乎是所有聚啸山林的绿林好汉的共同特征。《西游记》则主要反映了“神魔文化”的特质,具体表现为神魔的对峙与转换,它所包含的文化隐喻今天还依然存在。《金瓶梅》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代表,它以大量笔墨写及男女两性生活,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性描写之集大成者,其文化特质也许可以概括为“性文化”。《儒林外史》是封建科举制度走至反面时,我国古代“士文化”的一个代表,集中反映了封建科举下士大夫的人性扭曲和内心痛苦。
那么,《红楼梦》的文化精神又是什么呢?我们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它的文化要义呢?个人认为,《红楼梦》主要的文化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这个“情”当然首先包含了我们通常讲的“男女之情”,否则《红楼梦》也不成其为《红楼梦》;但它又远远不止“男女之情”,而是包含了远为丰富和复杂的内涵。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爱情小说,把《红楼梦》的“情”仅仅理解为“男女之情”,不仅不符合小说实际,而且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红楼梦》的“情文化”或“情本思想”究竟包含了哪些丰富内涵呢?
一、《红楼梦》里的“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悦相爱之情,并在这方面提出了超越 *** 的“意淫”观念,以及以思想志趣的一致为基础的新的情爱观。
二、《红楼梦》里的“情”,还逸出了“男女之情”的狭隘理解,包含了以尊重和关爱女性为核心的可贵平等精神。
三、《红楼梦》里的“情”,还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广泛地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人类必须体贴和善待自然万物的博大情怀。
四、从汤显祖、冯梦龙到曹雪芹:《红楼梦》“情本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红楼梦》是集讽刺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古代罕见名著。
它集中笔墨围绕荣宁两府由盛转衰展开想象,其中以人情为主。盛时,元春选为贵妃,择日省亲,贾府耗资百万两建造省亲别院,何等壮观,何等热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欢聚大观园,偶结海棠社,诗情画意,不必详说。衰时,贾宝玉失宝玉疯颠;林黛玉因患相思病,正值宝玉完婚之时,气绝身亡;元妃因病长辞;贾府因犯重罪被抄,贾赦﹑贾政被发送边疆;迎春因嫁恶夫,抱病死去;贾母见家中光景,祖业全毁,伤心欲绝,寿终正寝;王熙凤气术已尽,一跌不振,不久逝去;惜春出家主意未定,家中被劫;家丁回家的回家,告假的告假,贾府自此四零五落,人丁渐少,家中空虚,其衰败景象,不堪回首……
金门玉户神仙府,
桂殿兰宫妃子家。
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门青山列锦屏。
今日已是:
三春去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在这两年里,贾家人深深的认识到: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宝玉﹑贾兰中主后,贾家似乎有转机的迹象,但大势已去,无法逆转,具体原因,众所周知,我就不必详说。
《红楼梦》主要抨击封建礼教。略举几例,贾政见女儿元妃,还好俯首称臣,甚至屈膝下跪,古代人本就崇尚孝道,那这又作何解释?更可笑的是,贾政父女都对此心安理得。在那个社会,父母总喜欢干涉子女的爱情和婚姻,致使黛玉﹑迎春惨死,探春远离家门,史湘云守寡,宝玉却红尘。
揉碎桃花红满地,
玉山倾倒再难扶。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超出一般古代作品,众所周知,我在此就不予以详说。我想说的是,《红楼梦》包涵了作者一生的心血,曹雪芹用自己的生命为这部著作打好了框架,并且注入了鲜血和灵魂。有人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我不反对这个观点,最起码和曹雪芹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融入小说的感情至真至诚。情节描述细致入微,赋予小说以真情﹑以活力﹑以生命。
细看此书,发现曹老先生内心非常之细腻,无论写人﹑写景,还是写诗,总有过人之处。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读起来有一种让人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的感觉,那可能是因为他双脚残废后,痛苦铸就了他那无法比拟的内心世界,写出的是自己的肺腑,更是多年来骨子里潜移默化的东西。曹老先生也应该是一样,终年对社会进行细致的观察,终年对优秀文化全面的吸收,使他的内在修为不断提到,从而一鸣惊人。
《红楼梦》留给我的是:要写出好东西,首先必须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三国演义被列为四大名著 早
红楼梦为什么会被列入四大名著之类呢?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必须有一个条件: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通常的言情之作常常易于流于浅薄,而伟大的言情则有一个不言情的底子,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钜细,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 一、 *** 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2、中国有三部名小说,《三国》、《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4、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 5、《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二、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2、“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中国小说史略》) 三、戚序本序: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
四大名著中为什么红楼梦最不好看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比较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红楼梦》则为大雅。个人认为,从文学角度看,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手屈一指。也因此,其最难懂。
四大名著哪一部当时被列为禁书? 有一部禁书是《红楼梦》清*嘉庆年间禁 遭禁原因:格调低下、色情
为什么喜欢四大名著 代表了四种文化。
天下
江湖
神话
爱情
四大名著为什么没有看到红楼梦的游戏 这跟小说的内容有关,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为主线,描写封建家庭兴衰和闺房琐事。不像西游记,三国,水浒那样容易改编成游戏。
要装逼到什么地步,才会说喜欢红楼梦,喜欢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唯独《红楼梦》我没完整看过,觉得不好看。过去四大名著不包括《红楼梦》的,后来把《金瓶梅》换出来的,其余3大名著我最喜欢看了的。
四大名著动画为什么没有红楼梦和水浒传 动画是小朋友看的。
西游记不用说了符合小朋友的口味。蹬蹬瞪。
三国呢,记录了历史,场面巨集大,无非是诸侯纷争,计谋施展等等,有益教育什么的。虽然有打杀场面,但多是大规模的,巨集观的成败对错。
水浒传呢,虽然跟三国差不多,但是里面很多都是小角色的打杀,结义啊,杀人啊,粗话很多。如果小孩子看了,就真去结义打架杀人了。如果真把这些删了,就没有水浒传的那种真情演绎了。
红楼梦呢。就是大宅院的情感纠纷,官场利益。先不说小朋友看不看得懂了。看着这东西。好么。
四大名著为什么西游记放得多红楼梦放得最少 最直接的一点《西游记》老少皆宜,男女都爱看,《红楼梦》,三四、四五岁孩子爱看嘛能看懂吗,《西游记》热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