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名著成语解释
一手包办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二、《朝花夕拾》中的生字词有哪些?
闭月羞花 冰肌玉骨 才子佳人 沉鱼落雁 城北徐公 齿白唇红 愁眉啼妆 出水芙蓉 绰约多姿 淡妆浓抹 二八佳人 傅粉何郎 姑射神人 国色天香 国色天姿 花容月貌 环肥燕瘦 娇小玲珑 绝代佳人 梨花带雨 林下风气 眉目如画 眉清目秀 美如冠玉 靡颜腻理 明眸皓齿 千娇百媚 倾城倾国 螓首蛾眉 如花似玉 双瞳剪水 亭亭玉立 我见犹怜 仙姿佚貌 小家碧玉 秀外惠中 夭桃秾李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笑千金 仪态万方 月里嫦娥 稚齿婑媠 掷果潘安 朱唇皓齿
肠肥脑满 丑态百出 怪模怪样 尖嘴猴腮 面目可憎 蓬头历齿 漆身吞炭 其貌不扬 穷形尽相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头童齿豁 獐头鼠目
鸱目虎吻 蜂目豺声 凶相毕露 张牙舞爪
百思不解 不此之图 长虑顾后 殚精竭虑 匪夷所思 机关用尽 急中生智 兼权熟计 困心衡虑 冥思苦索 前思后想 清心寡欲 权衡轻重 人急智生 若有所思 煞费苦心 深思熟虑 审时度势 数往知来 思前想后 搜索枯肠 挖空心思 心血来潮 行成于思 研精覃思 左思右想
百身莫赎 不可磨灭 春露秋霜 春树暮云 寸阴若岁 睹物思人 抚今追昔 感旧之哀 耿耿于心 落月屋梁 牵肠挂肚 人百其身 人去楼空 人亡物在 室迩人远 停云落月 望云之情 畏威怀德 物是人非 心心念念 悬肠挂肚 一日三秋 倚门倚闾 饮水思源 辗转反侧 朝思暮想 只鸡絮酒 陟岵陟屺 馨香祷祝 一枝之栖
不堪回首 温故知新 浮想联翩
豪情壮志 弘誓大愿
白日做梦 痴心妄想 黄粱美梦 梦幻泡影 南柯一梦 想入非非 异想天开
三、智取生辰纲课后生字词及其解释
强人 古:强盗, 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计较 古:计策。 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胡乱 古:索性、干脆。 今:任意,马虎、随便。吹嘘 古:嘴里嘘气; 今:吹牛。尴尬 古:容易出麻烦; 今: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打火 古:生火做饭; 今:点火。
四、《伤仲永》字词全解
伤 仲 永 【题解】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伤,悲伤,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 【作者】王安石, 字介甫,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原文】金溪[地名,在今江西金溪]民方仲(zhòng)永,世隶(lì)耕[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世,世代。隶,附属,隶属]。仲永生五年,未尝[不曾,从来没有]识书具[书写工具。这里指笔、墨、纸、砚],忽(hū)啼求[索要]之[代词,代书具]。父异焉[对此感到惊异。异,感到惊异],借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之[代词,代方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写]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团结族人。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为意,传一乡秀才[这里指读书人]观之。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立刻]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值得看]者。邑(yì)人奇之[同县的人认为他是奇才],稍稍[纷纷]宾客其父[把他父亲当宾客对待。意思是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有的人]以[用]钱币丐[gài,求,索取,这里的意思是“花钱请(仲永题诗)”]之。父利其然[认为那样有利]也,日[每天,天天]扳[pān,牵,拉]仲永环谒(yè)[四处拜访]于邑(yì)人,不使学。 余闻之[代词,指代这件事]也久。明道[宋仁宗年号之一]中,从[跟从]先人[亡父。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父亲已故去,因此这样敬称]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èn, 相当,符合]前时之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了。泯,消失。然,……的样子。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译文】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 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了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内容】课文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金溪县神童方仲永,出生在世代务农的家庭。五岁的时候,他突然哭着要笔墨纸砚。他父亲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主旨是赡养父母、团结族人,引起了全乡读书人的重视。从此大人指着东西他就能作出诗来,并且诗的文采和主旨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同县的人认为他是奇才,纷纷邀他父亲做客,甚至花钱请仲永作诗。父亲以为有利可图,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 “我”早就听说过这件事,后来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当时仲永十二三岁的样子,“我”让他作诗,已经写得不如从前好了。过了七年,“我”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 第一段:作者详写了方仲永的神奇,同时也为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退埋下伏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第二段:写了方仲永才能衰退的过程,着墨虽不多,却把事情的全过程交代得很清楚。 【主题】课文通过写仲永从具有神异的禀赋到“泯然众人”的过程,揭示了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一主题。 【写法】有详有略。 【作业】一、朗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幼年时有怎样的过人之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方仲永幼年时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后来,“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最后“泯然众人矣”。 2.产生这样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产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即书诗四句 书: 写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就: 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3.从先人还家 从: 跟从 4.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相当,符合 5.泯然众人矣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