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经美文集网

黍离全诗与注释

194 2025-04-03 10:09

黍离全诗与注释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 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 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 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黍: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 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⑵离离:繁茂貌。

⑶稷:谷子,一说高粱。黍的一个变种, 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

⑷行迈:道上走。

⑸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⑹中心:内心。

⑺摇摇:心神不宁。

⑻谓:说。

⑼悠悠:遥遥,形容天之无际。

⑽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 )是谁造成的呢?

⑾实:籽粒。

⑿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白话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 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 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 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 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 呢?

创作背景

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 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又有分析认为未必是灭亡后的悲伤诗,只 是在通过不同季节黍的变化来表达作者自 己的心情。

作品鉴赏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 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 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 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 ,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 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 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 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 ,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 鸟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 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 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 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 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 、“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 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 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 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 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 :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 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 。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 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古文翻译《陈元方候袁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19040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