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经美文集网

“敲起竹竿”的意思

296 2023-12-29 04:38

一、“敲起竹竿”的意思

竹竿:

(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2)竹子的主干;

(3)指竹子.《竹竿》一诗选自《诗经·国风·卫风》,阐述了卫国妇女远嫁别国,不能回故乡探望,心中烦闷.

现在有时也用来指人很瘦,像竹竿.

二、容兮遂兮 能不我知 岂不尔思 是什么意思?

“岂不尔思”出自《诗经当中的》《竹竿》一诗

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出自《诗经》当中的《芄兰》一诗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三、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译文

舟过安仁注释 ①安仁:县名。诗中指江西省余江县,在湖南省东北部,民国时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故名。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

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本段译文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本段典故

杨万里是我国古代南宋著名诗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四、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什么意思?第一次发现百度也有找不到的答案。最好是能把整首诗都翻译一下。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前后一句久要:一作久处。充分运用唐代的诗词,突出描写后一句赠元稹的诗句形象化,前句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后句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正好前后呼应,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诗歌结尾写法独特风格,查找前一句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掌握学习唐诗歌的前一句胜出的白居易经典诗句。元稹安恬平静,与世无争,如无波之井水;气节如竹之刚直清高。以形象表达情意,比喻贴切、生动、鲜明,意境称佳。

五、谁可以把这首古诗翻译过来呀!急求......跪求......

诗人用竹子自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落魄心情,【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自己的愁苦、怨恨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斑竹又叫湘妃竹斑竹又叫湘妃竹,是刚竹的变形;当地人还称它为奇怪竹;奇就奇在倘若将斑竹移栽别处,第二年斑迹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怪也怪在如果再将这株竹子移回君山,下一年又是斑痕累累的了。

斑竹为湖南特产,在君山,它集中生长在斑竹山上。斑竹是一种极富人观赏价值的珍奇植物,有着优美的神话故事。晋张晔《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又如李珩《竹谱详录》卷云:“泪竹生于湘九疑山中......” 《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 君山斑竹,誊满古今。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出斑竹”。它秀拔莹润,竹竿上点点雅丽的紫色斑点,正如李商隐《湘竹词》云:“万古湘江竹(即湘妃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用大笔为它挥洒过浓墨。

然而,斑竹在生态上也有其特点。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生长与土壤、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它们的花纹实质上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它一年之内发再次笋子,第一次在四、五月间,竹笋发在母竹的周围,象孝顺的“子女”紧紧地团聚在“母亲”的周围朝拜似的,被人称为“孝儿敬母”。当竹竿脱去笋衣后,它们浑身油光并无斑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九月时,才开始渐渐长斑,云纹紫色,宛如泪痕,“ 红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第二次发笋在九月以后,大都生在母竹丛的中间,去迎接那明媚的春光。当地人将这种现象意味深长地叫做“慈母护儿”,多么奇特,多么富有人间生活气息啊!湘妃竹:亦称“湘竹”“麦黄竹”。竹皮有紫褐色或淡褐色斑点。是最佳的制扇材料,以花斑清晰,分布匀称,底子蜡黄为上品。古称“紫花蜡地”。

写诗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六、文言文截竿入城的翻译

<截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截竿入城>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截竿入城>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

“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作指挥,弄巧成拙 ,但乐于助人。

事实可以一手拿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的另一头放在地上,成一个斜坡,进入城门,如果把竹竿放平进去,容易扎瞎别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体。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

1,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cagd语言来讲就是piecewise.

字词理解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老人。古时指老年男子。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

遂:就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

启示: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2033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