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正直的组词
正直的成语 : 负气仗义、慨当以慷、刚正不阿、慷慨激昂、铁面无私、芒寒色正、襟怀坦白、千仞无枝、正直无私、端人正士、直内方外、正视绳行、秉公任直、光明磊落、贤良方正、大直若屈、公平正直、铮铮有声、危言危行、黜邪崇正、谠论侃侃、血性男儿
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是什么意思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这一章看似写《诗经》,其实还是写“为政以德”的“德”,用《诗经》的“思无邪”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也就是《大学》中的“正其心,心正而后修其身。”
扩展资料:
孔子教学,并非教弟子们简单地记忆、诵读,他更为注重的是从古代文献中阐发“先王之道”,以培养弟子们的德性,先“立身”,再“处世”。《诗经》,这一便于记诵、理解,又饱含古圣先贤之道的古代典籍,在道德培养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诗经》内容广泛,既有歌功颂德、符合无邪标准的美诗,也有揭露现实,充满反抗呼声的刺诗,还有不少描写男女爱情,不合礼教的情诗。
所以仅把诗经内同概括为无邪是不准确的。到了宋代,朱熹提出新的解释,亦为一说:“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而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思无邪也。”
三、正字第一声,可组什么词语
正 是个多音字,有 zhèng和 zhēng两种读音。
一 正 zhēng
1 正第一声组词:
正朔 zhēng shuò
正月 zhēng yuè
新正 xīn zhēnɡ
正旦 zhēng dàn
2 基本字义
( 1).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2). 箭靶的中心
( 3). 引申为目标
二 正 zhèng
组词(正确)(正好)
基本字义
1.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 纯,不杂:~色。~宗。~统。纯~。
8.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四、正 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出自哪?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不知是本谥还是后来加谥)等九名。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许衡明。
五、最后一个字是正的成语有哪些
端端正正 堂堂正正 不当不正 改邪归正 反邪归正 邪不胜正 邪不压正 词严义正
廉明公正 拨乱反正 官清法正 弃邪从正 矫枉过正 神清气正 心术不正 革命反正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