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絮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谁能说啊!!!!!咏雪里的柳絮是什么意思?
解析:
咏雪诗赏析
河北省 辛集市第三中学 秦 静
大自然中雨雪风霜一类景物,雪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因而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历代诗家对雪妙笔生花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一、《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
二、晋联句诗 谢太傅寒雪日集儿女讲论文义事,雪下大了,公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便可以看作是韵同义贯的咏雪联句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三、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极有韵致,不论是写雪的动态美“如雾转”,还是写雪的静态美“似花积”,都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四、 (一)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赏析]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 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二、关于雪的诗句,文言文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
三、关于咏雪的诗词
雪,洁白无瑕,粉妆玉琢,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咏唱的对象。在《诗经》中就有关于不少对雪花的描写:“上天同云,雨雪雾雾”,“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特别是《小雅、采薇》的末章几句,是几千年来传诵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
雪花满天飘落,素雅柔媚,景象万千,引起多少诗人遐想,唐代诗人岑参《白雪赠送武判官归京》诗以梨花喻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陆游在《夜大雪歌》中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元代乔吉的《咏雪》散曲连用四个俗喻,咏雪为“灰泥子”(石灰)、“面儿”、“盐儿”、“粉儿”,可谓俗中寓巧。
雪花飘落景象万千,但使人赞美的还是雪花本身的艺术。雪花其所以被称为雪花是因为它有花的千姿百态,假如我们把雪花放在放大镜底下,就会看到每一朵雪花都是一幅独特而精美的图案花纹。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爱好者,收集各种各样的雪花,发现有六千种彼此都不一样的雪花,甚至有人以毕生精力拍摄各种雪花照片,直到死前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大自然落到手中一部分雪花而已。
尽管雪花的形态千姿百态,奇妙各异,却都离不开它的基本形状--六角形。我国早在二千年前西汉时期韩婴诗作《韩诗外传》一书中就说过,“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南北朝诗人庚信在诗中还咏道:“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在当时没有放大镜的情况下,这一发现是很不简单的,欧洲直到公元1611年才由德国刻卜勒在他即兴之作《六面形雪》一文中,记述雪晶是六角形,比我国晚一千多年。
唐宋也有咏六出雪花诗,如唐代武将高骈《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韩琦《咏雪诗》:“六花耒应腊,望雪一开颜”。为什么雪花是六角形呢?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有一段解释:“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这当然不能算什么道理。宋代朱熹在他《语类》中解释道:“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缵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太阴元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这种解释也没有说出什么科学道理。
为什么雪花是六出呢?大家知道,雪花是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它在冰晶的基础上由水气凝华长大而成的。而冰晶是一种晶体,其分子排列规则,具有六角形的结构,所以形成的雪的结晶也呈六角形。
雪花有多大多重呢?李白《北风行》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自然是文学的艺术夸张。据科学测定,现在测的最大雪花直径是二十厘米,有人计箕过,一立方米的雪,就含有数十亿颗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天平上才能称出雪花的重量。一般雪花3,000个到10,000个才有一克重。由于雪花密度小,重量轻,受空气阻力大,因此降低时常轻飘飞午,碰到其他雪花时,还常常附在一起,成为直径达几厘米的鹅毛大雪。
由于凝雪时放出热量,溶雪时吸收热量,因此溶雪时比下雪时更冷。李益《从军北
征》:“天山雪后海风寒”就写出这种情景。这和民间流传的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一致的。
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写出雪中环境的幽寂,同时也映证了“麻雀屯食要落雪”这句谚语。严冬雪飘,对于鸟雀是一场灾难,每每大雪到来之前便开始屯食,待到大雪寒江,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了。
不同地区降雪时间有早有迟,积雪时间有长有短。北方和西部地区是“胡天八月即飞雪”,甚至第二年五月仍然是“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而中原地区却是“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而南岭以南终年无雪。
人们喜欢雪,更主要的是它能为人们造福,陆游《立春》和《初春》诗中有“年丰腊雪经三百,地暖春郊己遍青。”“且欣一雪压灾瘴,不怕连阴咽管弦”诗句,“瑞雪兆丰年”更是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农谚,表达人们对瑞雪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渴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