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中的成语及文学常用语及古今义
诗经中的成语
1、窈窕淑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之子于归。<>﹕“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5、赳赳武夫。<>﹕“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6、鸠占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7。夙夜在公。<>﹕“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8、忧心忡忡。<>﹕“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9、素丝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10、有女怀春。<>﹕“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11、有女如玉。<>﹕“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12、死生契阔。<>﹕“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3、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14、不忮不求。<>﹕“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15、黾勉同心。<>﹕“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16、德音莫违。<>﹕“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17、及尔同死。<>﹕“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18、行道迟迟。<>﹕“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19、燕尔新婚。<>﹕“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20、狐裘蒙戎。<>﹕“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21、充耳不闻。<>﹕“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22、雨雪雱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23、携手同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2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5、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26、素丝良马。<>﹕“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
二、耳提面命出自哪里?
出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意思是不但单面指教,而且提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远不要忘记。形容教诲殷切。
三、含抑字的四字词语
欲扬先抑、抑扬顿挫、崇本抑末、抑塞磊落、潜遁幽抑、抑恶扬善、屈心抑志、以暴抑暴、抑暴扶弱、按行自抑、重本抑末、谄上抑下、重此抑彼、抑郁成疾、先抑后扬、前摄抑制、不可抑制、谦光自抑。
一、抑扬顿挫
释义: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处: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译文:而子建(应该是指曹植曹子建)的诗文,(无论是从)情调的委婉、韵律的洒脱还是气势的抑扬顿挫来看,都已经不可以单单用好不好来评论了。
二、崇本抑末
释义: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译文:君王治理,注重根本,轻视枝末,致力农业重视粮食。
三、抑塞磊落
释义:形容心里抑郁,有志未伸,为人却胸怀坦白。
出处: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译文: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四、潜遁幽抑
释义:逃避世俗,过隐居生活。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译文: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
五、屈心抑志
释义:比喻精神和志向都受到压抑。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译文: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 强忍指责把侮辱承担。
四、顿什么抑什么四字词语
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
基本释义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 处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曹植)诗;委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例 句
他的慷慨陈词,~,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赞赏。
近义词
轻重缓急 琅琅上口 朗朗上口
反义词
平铺直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