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经美文集网

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角度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

76 2025-06-19 02:25

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角度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

视觉: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风又绿江南岸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朝雨浥轻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家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池塘生春草

迟日江山丽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芳树无人花自落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梨花一枝春带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听觉:

春山一路鸟空啼

自在娇莺恰恰啼

园柳变鸣禽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隔叶黄鹂空好音

嗅觉: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风吹柳花满店香

春风花草香

味觉: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悬赏20,应该从几个方面赏析诗歌?

怎样赏析诗歌

1,主题的鉴赏.

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出报复和气度的远大,更写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出隐者的品格,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和敬慕,也更引申出哲理性意蕴:探寻事物或真理时,往往直觉其在近处,却把握不到,感到困惑.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咏唱不衰的主题.在诗歌鉴赏中,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

2,虚实的结合.

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就在写景叙事,实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虚写,形成由实及虚的格局.高适《别董大》同样由写景到抒情,格局分明.王维《渭城曲》渭城朝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也属于写景,但其中已用渭城客舍柳色等来表达离别情怀了,因而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格局.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将虚——轻快喜悦之情,寄寓在了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实中,也形成寓情于景的格局.

3意象的把握.

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如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 这一意象指离别.

4,映衬和烘托.

这一手法,提法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渲染,有的称其为烘云托月,有的称其为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映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衬鸟白,山青衬花红,不仅如此,两句还共同对后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绝句,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

5,正面与侧面.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

6,典故的使用.

用典既使诗歌典雅工整,也使诗意含混晦涩.于是,诗歌鉴赏有责任分析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使诗意明确.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 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玉树后庭花》这一典故指亡国之音,靡靡之音.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用了庄周梦化蝴蝶和杜宇化鹃啼血两个典故.

7,炼字与炼句.

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用词用句的准确与凝练,有推敲佳话.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出字,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著一闹字而卓绝千古.古代文人尤其喜欢用系列字词来塑造一定的意境.孔上任《桃花扇》: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便以残,废,瘦,空等词营造战后荒凉的气氛.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孤,长,落,直,圆等词描绘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8,修辞的选用

对偶,引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常在诗歌中使用,有时使用其他说法,如对仗,用典,比兴,移情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便是移情于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便是对仗.

9,诗歌的其他特殊表现手法

譬如诗眼的提取,2002年全国高考,便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考查考生对诗眼折柳的提取和把握,2003年全国高考,考查的是王维〈过香积寺〉颈联诗眼咽,冷.譬如语序的排列,有些诗句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而改变了语序,理解时应调整复原.如碧梧栖老凤凰枝就应理解为凤凰老栖碧梧枝.譬如省略与跳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用系列景象跳跃组合,构成特殊的效果.譬如一句一绝,1999年高考选择杜甫《漫成一首》便是考查每句一景,一句一绝,这一体格格式,在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中均有体现.

总之,赏析点的选择,对诗歌赏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赏析点的确定,必须根据诗歌材料本身而定,选取其最重要的要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20689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