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经美文集网

诗经中有哪些水的含义可合成4个字。

87 2025-06-26 14:39

一、诗经中有哪些水的含义可合成4个字。

蒹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汉广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江有汜、溱洧、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等等,

看了下书本,还有许多

二、“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什么意思?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意思是:南方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汉水中有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出自:《国风·周南·汉广》

《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 是先秦时代的民歌。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原文: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白话译文: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5.创作背景:西汉时研究诗经的三家认为,江汉之间的广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贞守之德,于是诗人便作此诗,以乔木、神女、江汉为比,赞美那里的美丽女子。 

三、汉广亭简介

汉广亭坐落在美丽的汉水之滨的岘山之中,曾巩的诗句“北城最频登”似乎在述说着它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这里的汉江边,曾是《诗经》中名篇《汉广》描绘的神秘之地,诗中的游女形象如梦如幻,令无数人向往和追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这首诗不仅讲述了爱情故事,还孕育了郑交甫遇神女的神话,增添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

《古诗十九首》中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便是从《汉广》中衍生出的诗句,透出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遐想。汉广亭成为了古代众多诗人的灵感源泉,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有佳作提及。曾巩在《汉广亭》诗中写道:“悠悠汉水长,剡剡楚山密”,表达了他对汉广亭的深深眷恋,“北城最频登,局促谐旷逸”,显示出这个亭子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的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

由此可见,汉广亭不仅因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而闻名,更因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它见证了古代诗人们的才情与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诗序》、毛传、郑笺、孔疏对《汉广》一诗的主旨是怎样理解的?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月慕说益至。”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鲁齐韩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女神,后颇有从者,这给本诗抹上了一层人神恋爱的色彩。不过一部《诗经》,总体落实在现实人生,“十五国风”,皆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间歌谣,因此似乎没有必要将此诗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20830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