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 古代诗词中“梧桐”为何常跟悲伤相伴?
楼主说的非也 非也为什么人们总是把梧桐树和凤凰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因此在以前的殷实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但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 凤凰是神鸟,而梧桐又是吉祥灵异的树,因此凤凰要栖息在梧桐上 。
二、请问《诗经 大雅 卷阿》 “阿”字发什么音 最好能提供答案出处
百度百科中找到的:
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卷阿”二字,那么到底什么是卷阿呢?
卷(音权):曲。
阿:大土山。
详解:卷是弯曲的意思,阿指大陵。
但是里面没有提到“阿”的读音。
再搜“阿”
阿
简介: 阿
多音字:ē,ě,ā,ǎ,à
(一)ē
(1)大土山。又山坡;山下。
(2)山阜弯曲处。
(3)弯曲处。
(4)水边。
(5)偏斜。
(6)曲从;阿谀;迎合。
(7)徇私;偏袒。
(8)倚靠。
(9)邸。
(10)房屋的正梁。
(11)屋宇。
(12)亲附;近。
(13)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14)象声词。慢应或吆喝声。
(15)代词。相当于“我”。
(16)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17)姓。
(二)ě
〖阿傩〗也作“猗傩”。柔美。也单用作“阿”。
(三)ā
(1)助词。名词词头,多用于姓名称谓之前。
(2)语气词。表示疑问、肯定、呼召、乞请等语气,后作“啊”。
(四)ǎ
叹词。
(五)à
方言。副词。用在问句里,加强语气,相当于普通话的“可”。
---------
综上:你提到的2个字因该读 quan'ē
三、《诗经卷耳》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 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 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 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 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 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 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 云何吁矣。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国风·周南·卷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诗作,写一位女子在采集卷耳的劳动中想起了她远行在外的丈夫,想象他在外经历险阻的各种情况。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实写,二、三、四章是想象的情况,虚实结合。此诗开始以思念征夫的妇女口吻来写,然后描述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口吻来写,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其语言优美自然,善于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善于运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
四、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远去无痕迹是什么意思?
意思:凤凰同风起飞于九天之上,拍打着它的羽翼,渐渐远去杳无踪迹。
其中“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出自于《诗经.大雅.卷阿》。
原文节选: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译文: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
扩展资料
第一章发端总叙,以领起全诗。
第二、三、四章,称颂周室版图广大,疆域辽阔,周王恩泽,遍于海内,周王膺受天命,既长且久,福禄安康,样样齐备,因而能够尽情娱游,闲暇自得。这些称颂归结到一点,便是那重复了三次的“俾尔弥尔性”,即祝周王长命百岁,以便继承祖宗功业,成为百神的祭主,永远享受天赐洪福。
第五、六章,称颂周王有贤才良士尽心辅佐,因而能够威望卓著,声名远扬,成为天下四方的准则与楷模。这两章是承第二、三、四章而来。第二、三、四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内在作用,五、六两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外在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七、八、九章,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所谓“媚于庶人”,不过是一种陪衬。)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
第十章回过头来,描写出游时车马,仍扣紧君臣相得之意。末二句写群臣献诗,盛况空前,与首章之“来游来歌,以矢其音”呼应作结。
此篇是对周王歌功颂德的诗篇,思想上带有局限性。但称颂中带有劝戒之意,所以仍有可取之处。从艺术上来说,全篇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赋笔之外,兼用比兴,如以“如圭如璋”比贤臣之“顒顒昂昂”,以凤凰百鸟比喻“王多吉士”、“王多吉人”,都很贴切自然,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雅·卷阿
直译:凤凰同风起飞于九天之上,拍打着它的羽翼,渐渐远去杳无踪迹。
涵义:本指凤和凰相携而飞,比喻夫妻恩爱,也可以作为婚姻美满的祝辞,“于飞”翻译为现代汉语应是“一齐飞翔,并头飞翔”的意思。
其中“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出自于《诗经.大雅.卷阿》。原意为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盖自凤鸣于岐,而周才日盛。即此一游,一时扈从贤臣,无非才德具备,与吉光瑞羽,互相辉映,故物瑞人材,双美并咏,君顾之而君乐,民望之而民喜,有不期然而然者。
故又曰‘媚于天子’、‘媚于庶人’也。然犹未足以形容其盛也。九章复即凤凰之集于梧桐,向朝阳而鸣高者虚写一番。则‘菶菶萋萋’、‘雝雝喈喈’之象,自足以想见其‘跄跄济济’之盛焉。”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祝秀权《〈大雅·卷阿〉诗义考》:《大雅·卷阿》是君王出游时臣下所献之诗,诗歌所颂对象“君子”应该是西周天子,《卷阿》所咏之事似为其时之君臣对歌。臣下借与天子答歌之际而陈诗以颂美、祝祷,并借此以委婉的微言讽谏,是《卷阿》的诗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雅·卷阿
这句话的意思是凤凰远飞而去,挥一挥翅膀,逐渐飞远,不留下一点痕迹。
这句话出自歌曲《凤凰于飞》。由刘欢作词作曲并演唱。
歌词:
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 春花秋月里
如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漂来又浮去
君来有声 君去无语 翻云覆雨里
虽两情相惜 两心相仪 得来复失去
有诗待和 有歌待应 有心待相系
望长相思 望长相守 却空留琴与笛
以情相悦 以心相许 以身相偎依
愿勿相忘 愿勿相负 又奈何恨与欺
得非所愿 愿非所得
看命运嘲弄 造化游戏
真情诺诺 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期盼明月 期盼朝阳 期盼春风浴
可逆风不解 挟雨伴雪 催梅折枝去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远去无痕迹
听梧桐细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记忆
梧桐细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记忆
扩展资料:
《凤凰于飞》是由刘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是电视剧《甄嬛传》的片尾曲,收录于2012年4月30日发行的专辑《甄嬛传 电视原声带》中。
众所周知,《凤凰于飞》源于我国西周时的《诗经》,可以说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沉淀。而这首歌的创作者刘欢基于时代文化背景,将《凤凰于飞》的曲式结构、歌曲调性、和声旋律进行了针对性地处理。
所以你第一次听的时候会觉得这首歌不像咱们平时听的流行歌,但你一旦了解了它的背景,你便会瞬间有一种穿越回春秋战国的历史沧桑感,可以说从严谨的角度,这首《凤凰于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
歌词简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凤凰于飞》
直译:凤凰同风起飞于九天之上,拍打着它的羽翼,渐渐远去杳无踪迹。
涵义:本指凤和凰相携而飞,比喻夫妻恩爱,也可以作为婚姻美满的祝辞,“于飞”翻译为现代汉语应是“一齐飞翔,并头飞翔”的意思。
其中“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出自于《诗经.大雅.卷阿》。原意为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
扩展资料:
1、《大雅·卷阿》简介
《大雅·卷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颂美诗,借君子之游而献诗以颂,透露出一派雍容祥和的盛世气象。此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献诗现象,是周代献诗制度的标本。
全诗十章,前六章,每章五句,后四章,每章六句,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赋笔之外,兼用比兴,其艺术手法的运用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名家点评《大雅·卷阿》
(1)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盖自凤鸣于岐,而周才日盛。即此一游,一时扈从贤臣,无非才德具备,与吉光瑞羽,互相辉映,故物瑞人材,双美并咏,君顾之而君乐,民望之而民喜,有不期然而然者。故又曰‘媚于天子’、‘媚于庶人’也。
然犹未足以形容其盛也。九章复即凤凰之集于梧桐,向朝阳而鸣高者虚写一番。则‘菶菶萋萋’、‘雝雝喈喈’之象,自足以想见其‘跄跄济济’之盛焉。”
(2)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祝秀权《〈大雅·卷阿〉诗义考》:《大雅·卷阿》是君王出游时臣下所献之诗,诗歌所颂对象“君子”应该是西周天子,《卷阿》所咏之事似为其时之君臣对歌。臣下借与天子答歌之际而陈诗以颂美、祝祷,并借此以委婉的微言讽谏,是《卷阿》的诗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雅·卷阿
出自于《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本指凤和凰相携而飞,比喻夫妻恩爱,也可以作为婚姻美满的祝辞,“于飞”翻译为现代汉语应是“一齐飞翔,并头飞翔”的意思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