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经美文集网

翻译诗经《桑中》

294 2025-06-29 01:09

一、翻译诗经《桑中》

采集女萝去哪方?在那卫国朝歌乡。猜猜我心在想谁?漂亮大姐本姓姜。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淇水口上远相送。

二、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是什么意思?

爰采唐矣?(要采女萝向哪方呀?)

沫之乡矣。(女萝生长在沫乡呀。)

云谁之思?(猜我心上把谁想?)

美孟姜矣。(漂亮大姐本姓姜呀。)

期我乎桑中,(约我到桑中,)

要我乎上宫,(邀我来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送我送到淇水上呀。)

……

三、桑中生李的译文

有个叫张助的,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核,本想拿走。偶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浇了点水。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上边长出李树很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

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向李树祷告后,眼痛好了。这样一来,便你一声我一声地附和传说为:“李神能使瞎子重见光明。”远近涌动,树下车马成千上百,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快就推成了小山。

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见此情形不觉好笑,说:“这树有什么神灵呀?它不过是我随便种下的。”于是顺手砍掉了它。

四、怎样理解“桑中之喜”

《诗经.·桑中》北宋朱熹注曰:“桑中、上宫又沬乡之中小地名也”。经考察,桑中是纣王城外的殷纣桑园;上宫即是毁弃了的纣王宫殿废墟。这个废墟周朝时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约会的地方。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鲍昌《风诗名篇新解》进一步发挥郭沫若的观点,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诗经》中还有许多以桑中为舞台的爱情诗篇,像“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小雅·隰桑》)、“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魏风·汾沮洳》)所以,《左传·成公四年》称申公巫臣与夏姬的爱恋就是“桑中之喜”。屈原《天问》中追问“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古老的桑园因为有着太多的故事,以至于成为一个爱的隐语。后世便有了“桑中之约”的说法,指的就是男女约期幽会。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窦氏》中还有:“桑中之约,不可长也”之语。

五、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也。什么意思?

诗经的一句,在桑林等待我,在上宫邀请我,在淇水之上送别我。很好的爱情诗。

如果是求爱情,或许是吉签。

求采纳

六、《桑中李》全文

桑中李

葛洪

南顿人张助者,耕白田,有一李栽,应在耕次,助惜之,欲持归,乃掘取之,未得即去,以湿土封其根,以置空 桑中,遂忘取之。 助后作远职不在。后其里中人,见桑中忽生李,谓之神。有病目痛者,荫息此桑下,因祝之,言“李君能令我目 愈者,谢以一豘(读音tun二声,小猪)。”其目偶愈,便杀豘祭之。传者过差,便言此树能令盲者得见。远近翕然(读音xi一声,和顺,虔诚的样子),同来请福,常车马填溢,酒肉滂沱,如此数年。 张助罢职来还,见之,乃曰:“此是我昔所置李栽耳,何有神乎?”乃斫去便止也。 2003年9月15日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20876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