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首诗歌出自那里?
明珠十分感动,道:“圣上还是念念不忘兄长!”伍次友也不答话,两眼泪汪汪地拜了诏书,立起身时,袍袖尽湿。
第二天,兄弟二人终于分手了。黄河大堤上寒风凛冽,沙尘漫天,二人长辫在脑后飘动,沙浪如流在风中荡来荡去,缕缕茅草和细细的柳丛在风中摇摆舞蹈,嘤嘤而泣,似为离人倾诉离情。两个人执手对望,久久没有言语,伍次友忽引吭高歌:
君将行,我将住,西望烟锁长安路。
沙径徘徊古黄河,飘萍今夕是何处?
流风回袂叹苍茫,直欲奋剑向天舞。
嗟乎,君不见古之燕赵悲歌士,仗剑西行不反顾!
努力明德有会期,长酹江月奠终古!
吟罢含泪笑道:“兄弟,咱们就此分别了!”
明珠放声大哭,拜倒在地。伍次友也怕再看他一眼,翻身上马,一行三人四骑头也不回地去了。明珠登堤望,直到不见他们身影,方命起程西行。---二月河的康熙大帝
二、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文后2个题目
1、《减》 2、激昂的情感
三、诗经唐风鸨羽的原文及注释
《国风·唐风·鸨羽》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反徭役剥削和压迫的诗作,写农民长期服役,不能耕种以养活父母,以诗表示抗争。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唐风鸨羽,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唐风鸨羽的原文及注释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档旁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释
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bǎo,鸟名,似雁
栩咐扒:丛密的柞树
盬:音古,闲暇
蓺:音易, 种植
怙:依靠。
曷:怎么。
所:处所,指安居的处所。
棘:酸枣树。
食:吃。
极:尽头,终极。
行:行列。
尝:吃。
常:正常的生活。
诗经唐风鸨羽的译文行简橡
大雁簌簌拍翅膀,
成群落在柞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靠谁养活我爹娘?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何时才能回家乡?
大雁簌簌展翅飞,
成群落在枣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赡养父母哪有粮?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做到何时才收场?
大雁簌簌飞成行,
成群落在桑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
用啥去给父母尝?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生活何时能正常?
诗经唐风鸨羽的赏析
《鸨羽》抒写了农民对繁重而无休止的王室徭役的抗议和怨恨。表达了人们渴望家人团聚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特别是从中揭示出徭役对生产的破坏,对人从头生活的破坏,意义更为深刻。以鸨鸟集在树上的摇摆不定,比喻徭役使人不得休息,既形象,又引人联想。
猜你喜欢:
1. 诗经内容起要
2. 鸨羽 诗经
3. 诗经 鸨羽
4. 诗经采薇的全文主旨
5. 诗经的赏析
四、“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出自于哪部经典?
彼苍者天出自于先秦佚名的《国风·秦风·黄鸟》,曷其有极出自于周代佚名的《诗经·唐风·鸨羽》。
1、《国风·秦风·黄鸟》的原文: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携游哪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磨裂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白话译文: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
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
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
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2)《诗经·唐风·鸨羽》的原文: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白话译文:
大鸨扑棱棱地振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柞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止又无休,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我可怜的父母靠什么养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我何时才能返回我的家乡?
大鸨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成群落在丛生的酸枣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休亦无止,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可怜的父母有什么吃的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奔忙?
大鸨扑棱棱地飞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桑树上。王侯家的徭役从来没有头,我不能回家耕种稻谷高粱。可怜的父母吃什么活着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苦命的日子何时恢复正常?
扩展资料:
《诗经·唐风·鸨羽》的创作背景:
晋国政治黑暗,没完没了的徭役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安居乐业,赡养父母妻子,因而发出呼天怨地的声音,强烈抗议统治者的深重压迫。《诗经·唐风·鸨羽》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赏析:
全诗三章首句均以大鸨这种鸟本不会在树上栖息,却反常地栖息在树上来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的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其苦情可见一斑。
因为鸨鸟是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而今鸨鸟居然飞集在树上,犹如让农民抛弃务农的本业常年从事徭役而无辩码法过正常的生活。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大量的田地荒芜失种。
老弱妇孺饿死沟壑,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战乱频仍的现实反映,所以诗人以极其怨愤的口吻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控诉,甚至呼天抢地,表现出人民心中正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随时随地都会像炽烈的岩浆冲破地壳的裂缝喷涌而出,掀翻统治阶级的宝座。
彼苍闹凯指者天,出自《诗经 国风 秦风 黄鸟》;曷其有极,出自《诗经 国风 唐风 鸨羽》。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出自韩愈《祭十二郎文》,此文是作者为祭奠侄儿韩孙喊老成(十二郎)所作。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韩愈幼年液配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去世的噩耗。韩愈尤为悲痛,写下这篇祭文。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出自《诗经 国风尺举盯 秦风 黄鸟》
曷其有极陵和。出自《诗答核经 国风 唐风 鸨羽》
这两句是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化用的是《诗经》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出自《祭十二郎文》
作者为唐代的韩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